在线视频影院_精品成人av一区_神马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视频va

“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獨特訓練方法擊中戲劇創作軟肋

  “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獨特訓練方法擊中戲劇創作軟肋

  ——真實是好劇本的首要條件

  “我第一次發現,寫劇本是這么有意思的事情!”青年教師孫蔚青說,非編劇專業的她在不久前剛結束的“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里完成了自己的劇本處女作,同時也找到了編劇的樂趣所在。

  孫蔚青口中的這個“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究竟有著怎樣神奇的力量?這個工作坊面向上海各大高校、普教的文科老師招生。上海戲劇學院編劇學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陸軍教授告訴記者,為了探索編劇教學模式的改革,滿足社會上對編劇人才的需求,工作坊推出一套全新的訓練方法———在短短5天集訓時間內,圍繞“戲核戲眼”四字口訣,對學員進行個性化、高強度的劇作法訓練,目的是讓學員在短期內掌握劇本創作的基本要領,同時更接近創作的本質。

  工作坊的學員們都“瘋了”

  陸軍告訴記者,第1期工作坊于今年3月在上海舉辦后,反響熱烈,甚至在與上戲學生的合作中創下了“18天內完成兩部戲劇作品創排”的紀錄;隨后團隊移師浙江,舉辦了第2期工作坊;前不久,趁著暑假,工作坊又回到上海。上周剛結束的本次工作坊有25名學員參與其中,記者從他們嘴里聽到最多的反饋是“瘋了”“狂喜”。

  孫蔚青是一名青年教師,大學學的是電影專業,也做過編導,對編劇一直有著好奇心,但從未系統地學過。“來參加這個工作坊之前心情挺忐忑的,生怕自己水平不行鬧笑話”,但經過指導和訓練,她漸漸摸到了編劇的門道,“老師點評我的作品時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要為了戲劇沖突去寫戲劇沖突,而是要從你筆下人物的人生經歷延伸出去,寫出有生活真實的沖突。我當時就茅塞頓開了,一開始我只想著去編一個故事、編一個沖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到人物身上,創作出來的東西脫離了生活真實”。

  學員們被告知,好的劇本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真實、生動、獨特。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真實,不僅僅是生活真實,更要符合藝術真實、歷史真實,“你要問自己,放到100年后再讀這部劇本,是不是仍舊可信,讓人有共鳴”。

  所以,沒有藝術真實性的戲劇沖突是不可取的。“從那次被當眾指出之后我就很重視劇本的真實,不會再去編造一些天馬行空的東西了。”孫蔚青說,之后,她全情投入到為期5天的魔鬼式集訓中,寫出了10部百字劇作品。

  在朗讀作品環節,學員們會自發成立臨時劇組———由劇本作者擔當導演,在其余24人中挑選演員,大家分別擔任旁白、劇中人物的角色。“最開始大家都有些包袱,放不開,可是慢慢地變成爭著搶著要上去讀。”有學員告訴記者,在朗讀劇本的過程中甚至發掘了自己的表演天賦,學播音專業的人更是搶手,“一下午要讀好幾出戲”。整個集訓結束,每個人都至少讀過2部自己的作品,不僅學會寫作,還間接學會了表演。

  作品完成后,就被發送到共建的微信群里,老師可以作出實時點評。有些學員靈感一來就奮筆疾書,甚至通宵寫劇本,生怕第2天靈感溜走。幾天下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狂熱地愛上了編劇。

  百字劇訓練找“戲核”

  整個工作坊是全封閉式的,每一天,除了吃飯睡覺,大家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創作劇本上。記者總結工作坊5天的集訓流程大致如下:第1天上午,由老師介紹工作坊的教學方法,下午就開始訓練百字劇的寫作———要求學員們用100個字概括自己看過的戲劇、電影,然后老師檢查作業并教導如何提煉中心思想,之后每個人現場創作3-5部百字劇;第1天晚上老師會把千字劇的題目發給學員,第2天一早學員們就開始千字劇的寫作,下午每個人在全班面前朗讀自己的作品;之后兩天重復第2天的內容;第5天上午集中總結點評,下午布置萬字劇的題目和寫作方法。

  其中最難的環節要數第1天的百字劇訓練。因為這一項是訓練學員找“戲核”,也就是劇情發展中的矛盾核心,是劇本的關鍵所在。就拿迪倫馬特的作品《貴婦還鄉》來說,它的戲核就是:女主人公克萊爾用10億巨款跟小城的人換取她負心舊情人的命,使一座城市陷入道德考驗。“一個好的編劇應該時刻有‘核’的意識。”陸軍說,而且核不僅要有張力、有質量,還要有擴展情節的生命力,有時候戲核甚至可以是一個獨特的物件———如莎士比亞 《威尼斯商人》 中的那張債據,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的神諭,愛爾蘭劇作家沁孤的《月亮上升的時候》中的那支民謠……

  而長達3天的千字劇訓練則是在教學員如何寫“戲眼”。在陸軍看來,一部好戲中至少有兩場令人難忘的獨特場面,而這就是戲眼。依據他多年的經驗,寫出戲眼的要素無非有三點: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無事生非”。以蒲仙戲《春草闖堂》為例,丫環春草冒認義士薛玫庭是姑爺之后“抬轎”和“改信”兩場戲就是戲眼,事實上絕大部分中國傳統折子戲,都生動演繹了什么是戲眼,熟悉傳統戲的話活生生的例子可信手拈來。

  在集訓期間,學員們就反復圍繞戲核戲眼的四字箴言訓練自己的編劇能力,學員劉漢濱還詩興大發,在打油詩里道出了編劇的真諦:“有核無眼難好看,有眼無核魂不安。”

  在國內從事戲劇教學多年的陸軍很清楚,戲劇觀落后、想象力貧乏以及技巧不成熟是當下中國戲劇從業員最需要直面的主要問題;而工作坊中所強調的戲核和戲眼,就分別對應想象力、戲劇觀和技巧的訓練,希望可以直接回應中國戲劇創作的軟肋。這一期“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雖然結束了,但學員們都希望它可以長久地舉辦下去,成為完善校園戲劇編劇人才培養與成長機制的一次有益嘗試。


上一篇:上戲2016年暑期封閉式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圓滿落幕
下一篇:2025上海戲劇學院國際學院韓國名校預科班招生簡介
報考指南
首頁 / 新聞資訊 / 正文

“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獨特訓練方法擊中戲劇創作軟肋

  “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獨特訓練方法擊中戲劇創作軟肋

  ——真實是好劇本的首要條件

  “我第一次發現,寫劇本是這么有意思的事情!”青年教師孫蔚青說,非編劇專業的她在不久前剛結束的“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里完成了自己的劇本處女作,同時也找到了編劇的樂趣所在。

  孫蔚青口中的這個“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究竟有著怎樣神奇的力量?這個工作坊面向上海各大高校、普教的文科老師招生。上海戲劇學院編劇學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陸軍教授告訴記者,為了探索編劇教學模式的改革,滿足社會上對編劇人才的需求,工作坊推出一套全新的訓練方法———在短短5天集訓時間內,圍繞“戲核戲眼”四字口訣,對學員進行個性化、高強度的劇作法訓練,目的是讓學員在短期內掌握劇本創作的基本要領,同時更接近創作的本質。

  工作坊的學員們都“瘋了”

  陸軍告訴記者,第1期工作坊于今年3月在上海舉辦后,反響熱烈,甚至在與上戲學生的合作中創下了“18天內完成兩部戲劇作品創排”的紀錄;隨后團隊移師浙江,舉辦了第2期工作坊;前不久,趁著暑假,工作坊又回到上海。上周剛結束的本次工作坊有25名學員參與其中,記者從他們嘴里聽到最多的反饋是“瘋了”“狂喜”。

  孫蔚青是一名青年教師,大學學的是電影專業,也做過編導,對編劇一直有著好奇心,但從未系統地學過。“來參加這個工作坊之前心情挺忐忑的,生怕自己水平不行鬧笑話”,但經過指導和訓練,她漸漸摸到了編劇的門道,“老師點評我的作品時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要為了戲劇沖突去寫戲劇沖突,而是要從你筆下人物的人生經歷延伸出去,寫出有生活真實的沖突。我當時就茅塞頓開了,一開始我只想著去編一個故事、編一個沖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到人物身上,創作出來的東西脫離了生活真實”。

  學員們被告知,好的劇本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真實、生動、獨特。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真實,不僅僅是生活真實,更要符合藝術真實、歷史真實,“你要問自己,放到100年后再讀這部劇本,是不是仍舊可信,讓人有共鳴”。

  所以,沒有藝術真實性的戲劇沖突是不可取的。“從那次被當眾指出之后我就很重視劇本的真實,不會再去編造一些天馬行空的東西了。”孫蔚青說,之后,她全情投入到為期5天的魔鬼式集訓中,寫出了10部百字劇作品。

  在朗讀作品環節,學員們會自發成立臨時劇組———由劇本作者擔當導演,在其余24人中挑選演員,大家分別擔任旁白、劇中人物的角色。“最開始大家都有些包袱,放不開,可是慢慢地變成爭著搶著要上去讀。”有學員告訴記者,在朗讀劇本的過程中甚至發掘了自己的表演天賦,學播音專業的人更是搶手,“一下午要讀好幾出戲”。整個集訓結束,每個人都至少讀過2部自己的作品,不僅學會寫作,還間接學會了表演。

  作品完成后,就被發送到共建的微信群里,老師可以作出實時點評。有些學員靈感一來就奮筆疾書,甚至通宵寫劇本,生怕第2天靈感溜走。幾天下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狂熱地愛上了編劇。

  百字劇訓練找“戲核”

  整個工作坊是全封閉式的,每一天,除了吃飯睡覺,大家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創作劇本上。記者總結工作坊5天的集訓流程大致如下:第1天上午,由老師介紹工作坊的教學方法,下午就開始訓練百字劇的寫作———要求學員們用100個字概括自己看過的戲劇、電影,然后老師檢查作業并教導如何提煉中心思想,之后每個人現場創作3-5部百字劇;第1天晚上老師會把千字劇的題目發給學員,第2天一早學員們就開始千字劇的寫作,下午每個人在全班面前朗讀自己的作品;之后兩天重復第2天的內容;第5天上午集中總結點評,下午布置萬字劇的題目和寫作方法。

  其中最難的環節要數第1天的百字劇訓練。因為這一項是訓練學員找“戲核”,也就是劇情發展中的矛盾核心,是劇本的關鍵所在。就拿迪倫馬特的作品《貴婦還鄉》來說,它的戲核就是:女主人公克萊爾用10億巨款跟小城的人換取她負心舊情人的命,使一座城市陷入道德考驗。“一個好的編劇應該時刻有‘核’的意識。”陸軍說,而且核不僅要有張力、有質量,還要有擴展情節的生命力,有時候戲核甚至可以是一個獨特的物件———如莎士比亞 《威尼斯商人》 中的那張債據,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的神諭,愛爾蘭劇作家沁孤的《月亮上升的時候》中的那支民謠……

  而長達3天的千字劇訓練則是在教學員如何寫“戲眼”。在陸軍看來,一部好戲中至少有兩場令人難忘的獨特場面,而這就是戲眼。依據他多年的經驗,寫出戲眼的要素無非有三點: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無事生非”。以蒲仙戲《春草闖堂》為例,丫環春草冒認義士薛玫庭是姑爺之后“抬轎”和“改信”兩場戲就是戲眼,事實上絕大部分中國傳統折子戲,都生動演繹了什么是戲眼,熟悉傳統戲的話活生生的例子可信手拈來。

  在集訓期間,學員們就反復圍繞戲核戲眼的四字箴言訓練自己的編劇能力,學員劉漢濱還詩興大發,在打油詩里道出了編劇的真諦:“有核無眼難好看,有眼無核魂不安。”

  在國內從事戲劇教學多年的陸軍很清楚,戲劇觀落后、想象力貧乏以及技巧不成熟是當下中國戲劇從業員最需要直面的主要問題;而工作坊中所強調的戲核和戲眼,就分別對應想象力、戲劇觀和技巧的訓練,希望可以直接回應中國戲劇創作的軟肋。這一期“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雖然結束了,但學員們都希望它可以長久地舉辦下去,成為完善校園戲劇編劇人才培養與成長機制的一次有益嘗試。


上一篇:上戲2016年暑期封閉式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圓滿落幕
下一篇:2025上海戲劇學院國際學院韓國名校預科班招生簡介
快速咨詢通道
學生姓名 *
聯系手機 *
專業方向 *
備注